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高考特长生有哪些 古代科举的“特长生”界定

高考特长生有哪些 古代科举的“特长生”界定

2020-11-04 22:29:57 来源:盘龙历史网

    在中国,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与需要而不断的改变,在现代的高考中,人们都以有特长为自豪,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加分,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另辟蹊径等,那么在现代的特长生是什么界定的?
     艺术特长生: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具有声、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特长的学生。有些院校只规定有相应特长者即可报名,有些学校则明确规定要达到哪种级别,如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招生简章》中规定:民乐类、管弦乐类、键盘乐类考生要求拥有九级以上(含九级)等级证书;复旦大学规定:获得所报专项具有相应艺术特长项目最高等级证书(若为考级项目)。这些都是高考特长生报考条件。

  以上为高考特长生报考条件相关介绍,想被这些学校录取,既要在特长方面通过学校的测试,高考成绩也要达到一定标准,门槛并不低。现在kk历史网(www.kklishi.com)同大家说说古代的“特长生”是怎么界定的。

  古代科举也有“特长生” 看看其是怎么界定的

  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体艺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古代科举特长生-kk历史网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的永徽三年(652年)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制科”,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由于这种考试是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

古代科举特长生-kk历史网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

  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代的“特招”,或者说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可谓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不过他们可能并不都是学生、“生徒”,也可以是普通百姓,还可以是已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等的中举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性,不拘一格录人才,这对于严重偏科、有特长的人来说是福音,也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国家能招录到各种有用之才。


本文标题:高考特长生有哪些 古代科举的“特长生”界定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1260.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