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战史风云 >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2020-11-04 23:05:12 来源:盘龙历史网

一、整整一天,再没有大的战斗,飘渺游离的雾散去又起,一些残树枯枝在风里轻轻抖动,偶尔一声冷枪把一只鸟惊得扑的一声飞起。

我的怀里抱着的是一支射程一千五百米的狙击步枪,通过瞄准镜我可以看到距离射击口七百米处横七竖八的躺着七具几乎一丝不挂的尸体,只有一具除外,因为她是女人。前方七百米处,有一条小道转弯,地域开阔、视线良好,是狙击的最好场地。一汪清澈的泉水就是横尸遍地的理由。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一九八四年老山前线战区,穿衣服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营级以上军官,二是女人。

我们部队里没有一线女兵,瞄准镜里第一次见到了越南女人,她戴着斗笠,背着中国援助的苏式AK冲锋枪,拿着水壶,猫腰前进。也许那女人只是个卫生员,她冒死来汲水只不过是给濒临死亡的战士清洗伤口。

在老山前线,我们有两不打,女人不打,老百姓不打。犹豫的时候,越南女兵又往前行了几十米,眼看就要进入射击死角。

"女人也是敌人!"这是一个炮兵首长说的话。我咬咬牙,扣动了扳机,狙击步枪发射时特有的闷响划破了山谷短暂的宁静,在瞄准镜里我看到那个越南女人眉心中弹,子弹从她的后脑破壳而出,血浆、碎骨飞溅。

她的头向后仰了一下,然后失去支撑的垂落在脖子上,接下来才是身体和腿象抽空了一般的失去力量,软塌下来。

这一切,只发生在零点几秒的瞬间。我不想要她的命,我不把杀女人当成可以炫耀的事情。可我需要她的尸体,准确的说,我是需要她的尸体摆在我的射击范围内。

二、我的身后也有尸体,那些残缺不全、狰狞可怖肉身分别属于班长杨明和战友李真卫、黄堰南。昨天,我们还在一起甩那付已经两寸厚的扑克牌,抽连长特意捎来的红塔山香烟。今天早上,越南人又进攻了,经过大约半小时的战斗,他们和平常一样拖着十多具尸体退无功而反。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越南人的炮火准备炸断了我们的电话线,奉班长的命令,我光着身体钻出十八号猫儿洞前去查线。

我们驻守的那个小山头,总共有一百多个象我们那样的猫耳洞,中越阵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洞穴是我们控制的,漫山遍野的地雷,你埋我也埋,最后谁也不敢保证这里有地雷或者没有地雷。

在裸露的山体上出现的任何活物,你无法计算有多少个枪口在默默的注视着你,在你无法预计的时候,一颗微不足道的子弹会夺去你所有的一切。

从"四二八"奉命收复老山算起,我在十八号位驻守已经超过三个月了。对我来说,死早已经不是可怕的事情。

我的裆部和所有人一样被热带雨林的湿热折磨得不堪入目一团模糊,穿裤衩是折磨而又容易成为狙击手目标的事情。每天仰望着阴森的洞口,感觉它象在不断的发出嘲笑。

不知道越南人会在什么时候扔下来冒着死亡之烟的手榴弹或者爆破筒,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快的反应是拣起来扔出去还是找最有可能的位置躲避。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每天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活着,以至于一直到今天,我也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妻子说我睡觉时候的样子好吓人。

对于一个已经不怕死却又还不怎么想死的人来说,外出执行任务是最开心的事情,至少可以看见太阳,至少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我象蛇一样的滑行,尖锐的石头和草屑很快把我刚刚结疤的档部划开,血留了一地。我不介意那种疼痛,至少它让我感觉没有那么痒。

忽然有机枪点射打在我的左前方,泥土溅到我的嘴里,我恨恨的骂了一句,继续往前爬行。经验告诉我:只要不是平射炮直瞄射击,我光荣的可能性不大。越南人的炮弹不多,不超过五个人的时候,他们一般不那样做。

接好了电话线我没有立即回洞。

就在我享受战地阳光、享受带有硝烟的空气的时候,越南人摸到了我们的洞口,扔下了足以致命的炸药。转眼间,山谷里枪声四起,我一口气射完了枪膛里所有的子弹,其他兄弟洞口的火力也雨点一样的砸过来,战斗由一点激发,连锁的蔓延到整个战区。

偷袭的三个越南人一个被我击毙,被一个同伴拉着撤退,另一个则担任火力掩护。越南人和我们一样,哪怕是再搭上几条人命也不会丢下战友的尸体。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拉同伴尸体的越南人最后慌不择路,跑进了雷区,连同他拉着的尸体被激发雷炸上了半空,弹片将他们大块的切裂,然后落下,再激发其他的地雷,最后变成了碎片。担任掩护的那个边打边撤,居然连滚带爬的逃了回去。

洞子里,战友李真卫、黄堰南,早已经四分五裂,头和腿和躯干已经分离。班长还活着,血肉一团的在抖动,我赶忙靠近他。班长杨明的头已经分不清楚五官,不停的冒着血,他的身上也被弹珠击出无数的伤口,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捂住哪里。班长在我的怀里陡然动了几下,终于不再动弹,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三、围尸打援真正经历过战火的人都清楚:国家机器把年轻的士兵驱赶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时,总会给他们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或为民族或为了祖国。这同样也不仅仅是我们,敌人也是如此。

当战斗真正打响,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时候;当最亲密的战友倒在你的怀里永远不再回答你的时候......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生存与仇恨就是唯一的。于是,残忍、杀戮、同态复仇也就没有人计较。我要为身后那些已经成了一团血肉的战友报仇!我要越南人血债血偿!当时,我的心里就只有这些。

"围尸打援"就是根据敌人不肯放弃同伴的尸体制定的,很长的时间里,在战区、在国内被人津津乐道。当国家或者人处于某种需要的时候,人性的东西就被忽略了,当我利用越南人拼死抢救战场上死难的同伴而进行狙击时,没有丝毫的愧疚。

第一个牺牲者留给我很深的印象,那是个勇敢而卤莽的人,他疯也似的冲过来,把尸体往肩上一扛就走,我看到了他的光屁股蛋儿,也看到了他的头从尸体的腰间露出一角。我没有半分的迟疑。枪响!越南人象木桩一样的倒下。一切归于平静。

【核心提示】越南当局把中国说成是“越南的头号敌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国侵略者”。并造谣说:“中国抓了俘虏就杀,一个脑袋可奖500元。”“当了中国俘虏就只有死路一条,或被杀掉,或被活埋、剥皮,或被打毒针,打了针以后使人发疯,几天就死掉。”因此,越军被俘后,敌对情绪严重,思想比较顽固。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昆明军区在云南盘溪、羊街组建了两个师级俘虏收容所,共接受越俘771人;在广西省军区建立第1、2、3、4、5俘管所,后来广西省军区又组建了6所,接受了湖南省军区、广东省军区的第7、8俘管所。俘管所的主官是主任、政委,下设宣传科、材料科、供管科、卫生所和3个俘虏队,每个所编制官兵119人,共接受越军战俘995人,其中女俘117人,男俘878人,尉级以上军官15人。1979年2月,我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在自卫还击战中共歼敌4万余人,俘敌1766人。1979年6月底,我国将越军战俘全部释放完毕,俘管所全部解散。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中越边境武装冲突仍然时有发生,我军经常在武装冲突中抓获越军战俘。于是,根据形势需要我军又成立了两个战俘营。1980年7月,广西省军区组建正团级外籍军人收容所,代号54271部队,共收容越军战俘66人,全部是男俘,军官7人,士兵59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48人,其中军官10人,士兵35人,民军3人。1980年8月7日,云南省军区在玉溪组建营级外籍军人收容所,至1989年4月,共接受越军战俘94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24人,职务最高的是越军一名少校、师副参谋长。我军两个外籍军人收容所共接受越俘160人,90年代初全部释放。

我军与越军交战10余年间,共俘获越军战俘1926人,军衔最高的是被我军导弹击落的越军371师921团第3飞行大队大尉飞行员陈尊和少校、师副参谋长。越俘的主要成分是越南人民军、民军、公安兵和其他武装人员。其民族构成主要是京族,其次是居住在中越边境地区的壮、苗、瑶、岱依等少数民族。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越军战俘与美军、日军战俘不同,据我军战俘管理人员介绍越军战俘的特点有3个方面:一是越军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和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养成了吃苦耐劳、勇敢善战的习气和顽强的生存能力。越军建军以来,从未间断过战争,因此,战斗骨干多,排以上军官大多打过仗,实战经验丰富;越军士兵多数在入伍前是民兵自卫队员或在读中学时受过初级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越南士兵对生活要求不高,特别是来自农村的青年,每天能吃上三顿饱饭就很满足了。二是越军战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霸权主义思想。越军战俘盲目地认为越南“过去曾打败过日本、法国、美国侵略者,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以打败中国”,并认为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挝,是“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三是受越南当局反华欺骗宣传较深。据越俘反映,越南当局把中国说成是“越南的头号敌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国侵略者”。并造谣说:“中国抓了俘虏就杀,一个脑袋可奖500元。”“当了中国俘虏就只有死路一条,或被杀掉,或被活埋、剥皮,或被打毒针,打了针以后使人发疯,几天就死掉。”因此,越军被俘后,敌对情绪严重,思想比较顽固。当然,许多越军战俘对胡志明时期中越友谊还留有美好印象,对中国人民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给予的无私援助,有着难忘之情。

为了加强对越军战俘的管理教育,我国政府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对越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问题的决定》,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管理教育越俘的意见》、《关于对越军的俘虏须知》、《关于管理教育越俘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管理、教育、改造越俘指明了方向。

对越俘的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从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出发,高举“和平、友谊、胡志明”三面旗帜,揭露越南当局的欺骗宣传,消除疑虑,缓和敌对情绪。俘管所为越俘放映了《越南当局反华暴行》、《越南当局驱赶华侨纪实》和反映我军优待俘虏的影片《光辉的胜利》,阅读黄文欢所着的《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不可歪曲》、《回忆和胡主席在一起的日子》等书籍,演唱《越南--中华》的友谊歌曲,开展纪念胡志明活动,组织参观工厂、农村、商店,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许多越俘参观后感慨地说:“中国东西多、又便宜,人民生活好,而我们越南越来越穷,人民越来越苦。”“政府讲中国如何乱,人民如何苦,都是骗人的鬼话!”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对越俘的教育工作在战场押送时就开始了。某团8连押送8名越俘到我军驻地,路途98里,沿途尽是无人走的险山峡谷和原始森林,古藤杂刺盘根错节。8名越俘中有4名伤俘,有的屁股受伤,有的脚受伤,行动非常不便。我军战士就扶着越俘一步步艰难地前进。翻译走一路,对他们宣传一路。卫生员定期为伤俘换药。俘虏饿了,我军战士就掏出自己的干粮给他们充饥。

连队在深山密林中转了两天,没有碰到一滴水,恰好这两天骄阳似火,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有的嘴唇干裂,流出了血。大家只好找来芭蕉心,挤出水汁,自己舍不得喝,先让越俘解渴。有一种凤尾草,吃起来甜里带涩,水份很多,很解渴。战士们拔了一把又一把,自己舍不得吃,让给俘虏吃。越俘见我军战士同样没有水,却把止渴的东西让给他们,个个都很感激。为了减轻我军官兵的负担,他们也主动拔凤尾草,有的拔了一口袋。第二天深夜部队到了宿营地,全连百十号人只找到两桶水。官兵们先给越俘每人打了一碗,并把仅有的十几块干粮送给他们吃。剩下的水,战士们每人只分到一口。9班副班长看到越俘只有一条被单,睡在山边容易着凉,马上割来一大捆茅草,给越俘垫铺,越俘连声道谢。越俘阮太胜说:“你们太好了,在越南连当官的也没有待我们这么好。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听你们的话,跟你们到中国去。”最后一天开进,越俘也不用别人扶,拄着拐杖自己走,没有一人掉队。就这样,8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越俘的配合下,经过3个昼夜的行军终于将8名越俘带回了驻地。

在对越俘的教育中,我军俘管人员还请当年掩护过胡志明的老人苏忠良回顾往事,使越俘倍受感召。苏忠良是我国坡县平孟乡人,1944年8月,胡志明在坡县开展革命活动时,被法国军队包围,在走投无路时,苏忠良冒着生命危险把胡志明背上山隐藏起来,躲过了法军的追捕。越南解放后,胡志明还请苏忠良老人到越南参加国庆宴会。越俘听了苏忠良老人的回忆,纷纷写感想、谈体会:“没有中国人民的真诚支援,越南革命不可能成功”。许多越俘含着泪说:“我们永远不忘中国人民的恩情,要为维护中越人民友谊而做贡献。”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我军俘管所还为越俘办好文娱室、阅览室、放映室,组织运动会、联欢会,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各俘管所为越俘购置了球类、扑克、单双杠等文体器材,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并经常组织各种比赛,给优胜者发奖品,深受越俘的赞赏。

5月19日,是胡志明的生日,俘管所专门举行了“纪念胡志明活动”,组织越俘观看毛泽东和胡志明友好往来的纪录片,召开中越友谊的座谈会,越俘们非常满意,深情地说:“中国这样尊重胡伯伯,处处以中越人民友谊为重,这足以说明中国的立场政策没有变。”

我军对越军战俘的生活和医疗也精心尽力。为了照顾越俘的生活习惯,安排好越俘的生活,俘管所经济委员会定期开会征求越俘对伙食的意见,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每天派一名越俘到伙房值班,协助我军炊事人员改善伙食,使伙食越办越好,遣返时越俘体重普遍增加,最多的达十公斤。

俘管所还设置了供应点,让越俘自由选购日用品。越俘刚到俘管所时,由所里统一发香烟、水果等实物,后来俘管所与驻地附近的商店挂钩联系,在俘管所设立了流动生活用品供应点,发给越俘购货本,让他们按每月规定的津贴费选购自己喜爱的食品和日用品。在临近释放时,供应点还特地为他们增添了在越南短缺的物品,如手电筒、花布、钢笔等,很受越俘欢迎。一名越俘说:“在国内当兵,每月发的钱还买不到两盒烟;在中国当俘虏,不但吃饱穿暖,给的零花钱还可以买那么多东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做好越俘的卫生防病和伤病俘的治疗也是俘管所的一项重要职责。俘管所每接受一批越俘,都组织医务人员对俘虏进行全面体检,给伤病俘及时的治疗。对重伤、重病越俘,转送我军战俘医院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越俘给予特殊关照。越军一名姓黄的士兵受伤后被越军遗弃在阵地上,当时伤口严重感染、溃烂,被送到俘管所后,我军医务人员立即为他检查治疗,每天给他打针换药;他自己不能动手吃饭,我军医务人员就一口口地喂他。他感激地说:“我为越南政府卖命,负了伤却不管我,要不是中国军队,我这条命是死定了。”

最令越俘感动的是组织他们学习谋生技能,这一举措也受到了国际红十字会参观团的赞扬。越俘文化程度很低,小学文化程度仅占30%,其余为文盲、半文盲。收容所将他们分为文盲、半文盲、初小三个层次,由我军翻译分层次包干进行教学。

对文盲越俘从识字、拼音开始,学会用词造句。每周学习3次,每次3至5小时。经过1年的学习,大部分越俘能认500至1000个字,一半人能看报、写简单的书信和感想。


本文标题:反击战:越女兵的尸体为何成了制胜的法宝? - 战史风云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2542.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战史风云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