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感遇(第二首)·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感遇(第二首)·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2022-10-11 15:11:58 来源:盘龙历史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盘龙历史网www.lishi5.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感遇》三十八首是一组感慨身世、批判时政的作品。沈德潜解释为:“感于心,困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认为这些作品“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寄兴无端,别有天地”(《唐诗别裁》)。这种寄兴无端的诗体的最早源头,应追溯到魏晋之间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而这类诗歌的艺术特征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

这首“兰若生春夏”,通篇托物比兴,表面上吟咏的是香兰杜若,骨子里抒写的是感伤身世、怀才不遇的功名怨。

这首诗表面上是说: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夏之交,是何等地青葱茂盛啊!紫茎上垂挂着鲜艳的红花,她幽独地在山林中开放,使林间别的花草都为之失色,可是无人欣赏,空自在林中显色而已。太阳缓缓地落山了,秋风微微地生起了,一岁一荣枯的花木全都凋零殆尽,造化开放出那芬芳花朵的美好意愿究竟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要追索那寄慨遥深的真正内涵,还必须联系陈子昂的身世。陈子昂活动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先任麟台正字令,后升右拾遗。拾遗为谏官,向最高统治者指出政治上的弊害,是他应有的职责。而陈子昂在政治上比较有远见,他屡次上书直谏,多能切中时弊。可是,“上壮其言而未深知也。”(卢藏用《陈氏别传》)。武则天只欣赏他的文才,赞扬他“地籍英灵,文称暐晔”(同上),对他所提政治意见却拒不采纳,这使陈子昂大失所望。他三十八岁时(公元696年),从武攸宜征契丹,第二年,因意见不合,受到排挤,“子昂知不合,因钳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同上)四十岁时(公元698年),陈子昂辞官归隐。这首诗当是归隐后的作品。再过两年,陈子昂就被县令段简害死在狱中。

弄清了诗人的身世和遭遇,我们对于这首诗深沉的寄托就能了然了。诗人是以具有美好素质的兰若,来比喻自己忧国忧民的美好品质的。可是,尽管兰若如此美好,却“幽独空林色”,只能空自在林中自开自谢,并无人欣赏。武则天不能接受他对政治上的意见,武攸宜又不能接受他的重要军事建议,一个“空”字,写尽了他对武氏政权不重视他的哀怨之情。而在“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中,又寄寓了多少岁月不居、壮志磋跎、功业不就的迟暮之感!至于“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两句,简直是对冥冥中主宰世界的天帝的怒斥:既然如此摧残人才,当初又何必让他降生,让他具备如此美好的才华?诗人对于武氏政权,不仅仅是怨恨,简直是在怒斥了!

这首诗通篇只咏兰若,正意从不点破,其中的深蕴都放在言外,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就构成了它言浅情深、含蓄蕴藉的特色。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采用对比手法,将兰若的美好素质和它的凄凉结局对比。兰若的美好素质主要靠鲜艳的色彩来渲染:芊蔚、青青、朱蕤、紫茎,青葱的叶子,鲜红的花朵,紫绛色的茎儿,茂盛的长势,蓬勃的生机。多么美好,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啊!它先是遭到遗弃,自开自落,自艾自怨;接着又遭到霜剑风刀的摧残,结局显得多么凄凉。将兰若的素质愈写得美好,愈加强了其结局的凄凉程度,也就愈加深了这首诗感情的浓度与深度,这就是这首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辩证法。


本文标题:《感遇(第二首)·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6900.html

上一篇:大洋洲英文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