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2020-11-04 22:32:18 来源:盘龙历史网

  逃不过的末代王朝三定律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炎培来到延安,与毛泽东在窑洞里彻夜长谈。黄炎培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问题:历史上的一些王朝,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忽。他认为这是历代王朝的一个周期律。他问毛泽东,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历史的周期律?这个问题提得真是深刻。思想史和科学史都表明,提出一个问题,常常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一个王朝败亡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似乎也是有规律的。我从清朝之亡,小结了三条基本规律。

  第一,腐败衰亡律。一个王朝,当腐败成为当政者主流,成为政治舞台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后,这个王朝必然会走向败亡之道。这个规律,清王朝是这样,明王朝是这样,大顺政权也是这样。再追溯上去,夏

  桀,商纣,也同样是这样。腐败必然加重人民负担,引起人民反感,政权失去人民信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腐败是败亡之道。不能制止腐败,就不能避免败亡的结局。

  第二,内斗衰亡律。腐败是力量的消耗,内斗是另一种消耗。大顺政权一度攻占北京,结果,牛金星妒嫉李岩,诬陷他有野心,李自成杀了李岩,李岩之妻红娘子率部离开,造成起义队伍内部的分裂。洪秀全进入南京后,一是十分腐败,二是十分内斗。他利用北王韦昌辉杀了东王杨秀清部属二三万人,又诱杀了韦昌辉部属无数。自相残杀,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越面临衰败的王朝,内部的分崩离析越严重,内斗越频繁,越激烈,内耗也越大。内斗加速着末落王朝的败亡。

  第三,僵化衰亡律。一个王朝衰败之时,如果革故鼎新,是有可能顺应历史潮流的。但是,末落王朝由于暮气日深,积弊日厚,政治僵化,从而加速败亡。这类王朝通常守旧派战胜改革派,他们思想僵化,无所作为,抵制和镇压任何改革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末日。这是没落王朝走向败亡的又一规律。苏联的败亡,其实是败亡于勃列日涅夫,此人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使社会矛盾日益积累。清朝准备推行立宪改革的时候,因为改革触犯了掌权者的核心利益。吏部、礼部、翰林院有的要撤,有的要裁,这使有些有权有利的官员人心惶惶。利益受到侵犯或利益可能要受到侵犯的官员们大都反对改革,袁世凯就成了改革中最被攻击的对象。立宪改革就在大臣们、包括慈禧太后的反对中无疾而终。清廷继续担任着维持会的角色,勉强维持着。衰败年代的王朝的改革的阻力很大。因为改革有可能会影响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暂时的利益。他们把局部的暂时。

  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激烈地反对任何变革,残酷地镇压改革派。

  清朝也立宪了,但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至高无上。就是说,改革不改皇权,换了汤但不换药,换了瓶但酒依旧。结果,保守派用镇压维系着稳定,镇压不断提高着管理的成本,这种成本又强加在老百姓的身上,增加了民众的负担,引起更多更大的反抗和不满。最后,高压下的稳定无法挽回失去的民心,也无法维持高额的成本,最后终于走上败亡之路。

  回顾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大清王朝的灭亡,验证了这三条王朝灭亡的基本规律。由此推论,也可以采取顺应历史潮流的办法改变败亡的命运。防止衰亡,同样是三条定律,一是清除腐败,二是避免内斗,三是改革弊政,顺应历史潮流。但是,这三条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第一,反腐败难,难在一旦腐败成了潮流,腐败成了主流,成了多数掌权者的合乎潜规则的行为,由于官官相护,盘根错节,上有官场保护,下有社会基础,反起来就很难。而且,腐败的政府一定虚弱,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总是掩盖腐败,粉饰腐败,忌讳批评腐败,甚至会掩盖腐败。掌权者也会担心反腐败可能会成为一种带有风险的事情。而且,反腐败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而社会舆论又往往受到权力的控制。总之,反腐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可能腐败者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本文标题: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1786.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清朝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