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023-12-21 16:16:20 来源:盘龙历史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爆发一战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竞相掠夺弱小国家和地区,瓜分势力范围,构建殖民帝国。其中,大英帝国最为庞大,一战爆发前夕其领土约占全球领土面积的1/4,帝国内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法国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后起的德国占领的殖民地较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国家随着实力不断加强,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极力巩固已有优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1882年5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在未来战争中三国要相互支持。1894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针对同盟国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同盟国特别是德国对一国发动进攻时,另一国要立即给予支持,对德作战。英国在20世纪初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积极结盟,并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同法国和俄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至此,欧洲已形成“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的态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统一后,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德国开始走在英国前面,国力大增,与英国形成激烈竞争。在海外殖民活动中,作为后来者的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英国也展开激烈角逐。例如,在列强瓜分非洲过程中,德国斜断非洲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从开罗到开普敦纵贯非洲的“二C计划”发生了直接碰撞。英德矛盾也表现在海洋霸权争夺上。英国是海上霸主,强大的海军是其建立和维护庞大殖民帝国的保障。德国要想扩大殖民势力范围,必须争夺海上霸权。一战前夕,双方海洋霸权争夺已经白热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讲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从更深层次看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几个世纪来,西方列强大力推行海外殖民扩张,遵循的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一战正是这种丛林规则发展到极致的产物。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当然,一战之所以爆发,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一是当时缺乏比较通畅的大国之间国际性的沟通协商机制。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国际联盟的动因。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并没有发挥出人们期待的作用,但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协调大国关系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构想并没有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开始设计这样一个机构,就是联合国。联合国的成立,在维护二战后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交战双方都低估了对方力量而过高估计了自己力量。例如,1913年夏,德皇威廉二世与奥匈帝国领导人会晤时多次扬言:“只要我和你们在一起,其他国家便都无足挂齿”。低估对方力量还表现在参战双方起初都认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对旷日持久的堑壕战缺乏思想准备。

  三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过分狂妄,明目张胆要求争夺势力范围、称霸世界,激化了列强间矛盾。尤其是后起的德国,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政策。19世纪末,德国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德国舆论鼓动争霸,咄咄逼人,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的“世界政策”与“日不落帝国”英国必然发生冲突。

  四是德国误判了国际形势。德国以为英国不会为了塞尔维亚向自己开战。而学者们的研究揭示,英国企图诱使德国发动战争,使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并通过战争击败德国这个国力日益增强的竞争对手。在奥匈帝国准备进攻塞尔维亚的紧急关头,俄法正在准备开战。英国则向德国表示要尽可能防止大国之间的战争,并宣称如果发生纠纷,英国将尽力“防止暴风雨”。而实际上,当俄法与德国开战后,英国立即对德宣战。

  一战的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第一次战役: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第二次战役 1918年5~6月,德军在埃纳河地区实施进攻后,形成正面80公里、纵深60公里的马恩河突出部。此役,协约国军队损失6万人,歼敌12万人,向前推进40公里,将防线缩短45公里,达成战役目的,并由此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阵亡共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

  加利波利战役

  加里波利战役(Battle of Gallipoli)是第一场具有现代意义的陆海军联合登陆作战。1915年2月19日-12月19日,协约国意图通过这次战役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德国与东方的联系,打破同盟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封锁。不过,由于糟糕的战前准备、陈旧的战场情报、拖沓犹豫的战场指挥,这场战役成了协约国方面的灾难。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土军依托海岸边陡峭丘陵的有力地形顶住了协约国军的进攻,把计划中的速决战变成了痛苦的堑壕战。随着冬季暴风雨雪天气的到来,协约国军从12月19日开始撤退。整个战役期间,差不多有五十万协约国士兵被运到加利波利,伤亡人数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远征军包括四十一万英国部队和七万九千法国部队。英国伤亡人数共计二十一万四千,法国为四万八千,协约国伤亡总计二十六万两千人。土耳其军参战的至少有五十万人,据官方记载,有二十五万一千人遭受伤亡,但这些数字值得怀疑。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最终,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一战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得兴起于欧洲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沙皇俄国(1547~1917)、德意志帝国(1871~1918)、奥匈帝国(1867~1918),以及兴起于亚洲西部、曾一度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并且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1299~1922)覆灭了。 [24]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中国北洋政府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中国(北洋政府)也加入到了这次世界大战。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25]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维埃俄国)。 [26]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妇女地位的提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男人们都被征去做了战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妇残,养家做事的只有女人。于是女人们就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虽然她们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她们得到的工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军事理论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新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飞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的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士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的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

  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莱茵非军事区

  莱茵非军事区是莱茵河以东50公里。

  这个是一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的和约 《凡尔赛和约》里的内容。具体内容见百度词条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之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亚、太平洋等地的矛盾。


猜你感兴趣:

1.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4.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5.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标题: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42220.html

上一篇:属虎和什么属相最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