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西汉百戏俑是什么,西汉百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西汉百戏俑是什么,西汉百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2022-11-28 16:37:37 来源:盘龙历史网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组可爱的陶俑,它们是在西安出土的西汉百戏俑,是三个载歌载舞的戏曲俑。

      中间那个俑头梳成发髻,嘴巴张开,舌头伸出,样子滑稽。他们上身裸露,手臂向前伸展。西汉百戏俑人物穿着宽口长裤,身体略向右侧倾斜。左右两边的俑头戴帻,身着长袖长袍。左边的人把头扭向左边,双臂伸展,右腿向前跨,左腿向后伸展,整个上半身向后倾斜,做出一个舞蹈动作。右边雕像左手叉腰,右手高举,左腿直立,右腿向前抬起,做出舞蹈动作。陶俑简单而生动,舞蹈的“百戏”艺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百戏俑.jpeg

  汉代是乐舞、杂技等中国“百戏”空前发展的时期。“百戏”乐舞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有关。《史记》记载高祖刘邦回到家乡,和同乡一起设宴,喝醉时手舞足蹈,唱着大风歌,并让在场的孩子和他一起唱。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动,乐舞表演艺术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专职的歌手和舞蹈艺人。

  同时,全国乐舞组织——乐府也非常重视民俗活动。它除了收集了大量的赵、越、秦、楚之歌外,还收集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138首民歌,并对其进行了加工、改进和表演,极大地影响了“百戏”的繁荣和发展。

汉百戏俑.jpg

  至汉武帝“文景之治”后,国民殷富,财力有余,国家空前强大,人民生活安定,为“百戏”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时民间歌舞活动非常盛行,成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有钱人家是“钟鼓五乐,歌几数曹”,中等人家是“鸣竽调瑟,郑舞赵讴”,人们不仅喜欢看“百戏”乐舞表演,闲暇时也自娱自乐。官员和达官贵人几乎总是宴宴歌舞和杂技,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汉百戏俑.jpg

  因为社会喜欢百戏,所以放在丧葬用品里的不仅仅是乐舞和杂技俑,还有给活人玩耍所制的。王符《潜夫论奢浮篇》记:“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优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可见当时有专门制造和交易玩具的作坊。

  这组陶俑在五官和身体比例上不如汉初陶俑逼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但他们更注重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把握和刻画,追求神韵的塑造。就五官而言,汉初的陶俑已经摆脱了面部表情严肃的束缚,活泼起来,或许是为了表现说唱和舞蹈的特点。俑的造型夸张,造型给人强烈的运动感。


本文标题:西汉百戏俑是什么,西汉百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9583.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西汉百戏俑
与文章关键字相关的新闻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